煤炭市场深陷“冰火两重天”,谁在抄底?谁在割肉?

早十网友

2025-03-26 20:04:04

动力煤:低卡煤成“最后的倔强”,但库存压力像把悬顶的刀

最近煤炭市场的表现,可以用“表面平静,内里暗涌”来形容。动力煤和焦煤两大主力品种的走势分化,背后藏着供需博弈的深层逻辑。咱们用“人话”拆解一下,看看这潭水到底有多深。

动力煤:低卡煤成“最后的倔强”,但库存压力像把悬顶的刀

北港动力煤市场现在像极了“温水煮青蛙”——价格看似稳住了,但成交冷清,贸易商偷偷降价甩货。唯一的亮点是低卡煤(比如4500大卡)因为港口货源少,报价还硬撑着。但终端电厂根本不急,库存堆得比山高,日耗又低,采购时恨不得把价格压到地板上。昨天Q4500成交价525元/吨,比市场价还低一截,可见买方有多强势。

这里有个矛盾点:低卡煤明明紧俏,为什么价格还涨不动?答案藏在“库存堰塞湖”里。环渤海港口库存都突破3100万吨了,创历史新高,贸易商手里货太多,哪怕个别煤种缺货也不敢涨价,生怕被库存压死。这就像菜市场里白菜烂了一地,就算有人想买土豆,摊主也不敢涨价,因为怕顾客转头就走。

进口煤:电厂“钓鱼式采购”,贸易商进退两难

进口煤市场更尴尬。华南某电厂最近说要买4-5月的货,看起来是个机会,但贸易商们却集体“装死”。为啥?内贸煤价天天阴跌,进口煤的价格优势快被磨平了。举个例子:印尼3800大卡煤到岸成本470元,而华南电厂投标价只给到468元,贸易商卖一吨亏一吨,谁敢接单? 这就像超市打折促销,但进货价比售价还高,老板只能关门大吉。

但诡异的是:进口煤量却在降!3月印尼斋月+国内政策限制,进口量可能比2月再砍一刀。这反而给内贸煤腾出点空间,但问题是内贸自己都卖不完,这点“利好”就像给快渴死的人递了杯水,解不了渴。

鄂尔多斯:煤矿“亏本赚吆喝”,散户开始抄底?

鄂尔多斯的情况有点微妙。煤矿还在硬撑生产,但市场煤价已经跌穿长协价,相当于“出厂价低于批发价”。这时候居然有贸易商开始寻货,专挑性价比高的矿下手,把价格小幅抬了10-20元。这操作像极了股市里的“抄底”——赌的是后面会反弹。但风险在于,终端需求要是继续躺平,这些抄底的人可能变成“接盘侠”。

这里有个信号:市场煤价低于长协价,说明供需已经彻底崩了。以往长协价是地板价,现在地板被砸穿,煤矿要么减产,要么继续亏本卖。但今年山西等地还在拼命增产,这仗打得有点“杀敌八百自损一千”的味道。

焦煤焦炭:一个躺平,一个诈尸?

海运炼焦煤港口现货还在跌,俄煤主焦跌了20-50元/吨,贸易商恨不得贴钱出货。但焦炭市场却突然“诈尸”——内贸报价小幅回升,钢厂虽然库存高,但好像有点“抄底备货”的意思。这反差背后,是钢厂在赌下半年基建发力,趁着焦炭价格低谷囤货。不过现在钢材需求还没起来,这波操作风险不小,搞不好就成了“库存搬运工”。

独家视角:煤炭市场的“三重暴击”

  1. 库存炸弹:北港库存历史新高+电厂库存安全线以上,相当于给煤价上了双重枷锁。去库?除非出现极端天气或经济猛拉,否则至少得熬到“迎峰度夏”。
  2. 进口倒挂:进口煤从“救星”变成“累赘”,贸易商割肉离场,反而加剧内贸踩踏。
  3. 政策错位:主产区还在增产保供,但需求端被新能源和环保政策摁住,典型的“油门刹车一起踩”。

未来怎么走? 短期看,煤价还得在底部趴着,但有两个变数:一是非电需求(比如化工、冶金)能不能接棒;二是进口煤会不会突然“断供”。现在市场就像等待戈多,谁也不知道戈多来不来,但总有人赌他会来。

文章打分